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金沙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土著真千金!在八零捡文物阳羲和唐高宗后续+全文

我!土著真千金!在八零捡文物阳羲和唐高宗后续+全文

英英昭 著

其他类型连载

是周菊贞率先出声,打破了室内的安静,“好孩子,回来了就好,以后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好好相处。”周菊贞的话和第一天周老爷子说的话,一个意思。阳羲和也像面对周老爷子时那样,顺从地点头,“老姑奶奶,我会的。”周菊贞欣慰地笑了笑,她拉起阳羲和的手,语重心长道:“你的事,是登英的生父母的错,是他们对不起你。虽然说登英不知道她生父母做的事,她生父母犯下的错,不应该由她承担,但那毕竟是她的亲生父母。”“知道这件事后,登英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受,她愧疚地觉得对不起你,一直都在想怎么才能弥补你。”周菊贞叹着气,说了声“造孽啊”,就拍着阳羲和的手,叮嘱道:“孩子,你和登英,都是好孩子,以后,你就把登英当做是你的姐姐,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让她教你,这是她应...

主角:阳羲和唐高宗   更新:2025-02-19 14:58: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阳羲和唐高宗的其他类型小说《我!土著真千金!在八零捡文物阳羲和唐高宗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英英昭”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是周菊贞率先出声,打破了室内的安静,“好孩子,回来了就好,以后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好好相处。”周菊贞的话和第一天周老爷子说的话,一个意思。阳羲和也像面对周老爷子时那样,顺从地点头,“老姑奶奶,我会的。”周菊贞欣慰地笑了笑,她拉起阳羲和的手,语重心长道:“你的事,是登英的生父母的错,是他们对不起你。虽然说登英不知道她生父母做的事,她生父母犯下的错,不应该由她承担,但那毕竟是她的亲生父母。”“知道这件事后,登英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受,她愧疚地觉得对不起你,一直都在想怎么才能弥补你。”周菊贞叹着气,说了声“造孽啊”,就拍着阳羲和的手,叮嘱道:“孩子,你和登英,都是好孩子,以后,你就把登英当做是你的姐姐,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让她教你,这是她应...

《我!土著真千金!在八零捡文物阳羲和唐高宗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是周菊贞率先出声,打破了室内的安静,“好孩子,回来了就好,以后和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好好相处。”

周菊贞的话和第一天周老爷子说的话,一个意思。阳羲和也像面对周老爷子时那样,顺从地点头,“老姑奶奶,我会的。”

周菊贞欣慰地笑了笑,她拉起阳羲和的手,语重心长道:

“你的事,是登英的生父母的错,是他们对不起你。虽然说登英不知道她生父母做的事,她生父母犯下的错,不应该由她承担,但那毕竟是她的亲生父母。”

“知道这件事后,登英她的心情就非常不好受,她愧疚地觉得对不起你,一直都在想怎么才能弥补你。”

周菊贞叹着气,说了声“造孽啊”,就拍着阳羲和的手,叮嘱道:

“孩子,你和登英,都是好孩子,以后,你就把登英当做是你的姐姐,有什么不懂的,都问她,让她教你,这是她应该做的……”

阳羲和一直都觉得,她家姑奶奶虽然脾气很姑奶奶,但姑奶奶仍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奶奶,现在有了这位周家的老姑奶奶做对比,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她一边点头回应周菊贞的话,一边思绪再次飘到几百公里外。

唉,想姑奶奶了,也不知道姑奶奶有没有想她……

周家众人不知道阳羲和正在睹物思人,看到阳羲和点头的动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心里对阳羲和作出了“乖巧听话、没脾气”的评价。

周菊贞的这番话,其实都在他们的意料之中。

他们侄子辈的,每个人小时候都被周菊贞带过,但那也只是两三岁之前,懂事能自理后,就都不怎么用周菊贞再照顾了。

侄孙辈里的,周菊贞也帮忙带过。

但不管是侄子辈,还是侄孙辈,只有周登英,几乎是被周菊贞从小带到大的。

周菊贞对周登英,比其他任何一个侄孙,甚至是侄子侄女都要亲近,在她眼中,周登英就相当于她的亲孙女。

十几年朝夕相处的感情,自然不是能轻易割舍的。

而且,周登英从小就候乖巧懂事,聪颖伶俐,被悉心培养长大,如今也不负众望,成为周家这一代里,最优秀出众的女孩。

不说是周老爷子和周菊贞,就是他们,在落落大方、优秀漂亮的周登英,以及品性未知的阳羲和之间,他们心中也是更倾向于前者的。

……

周敬山是早就想到周菊贞的态度了的。

但如今亲耳听到周菊贞偏袒周登英的话,看到阳羲和毫无所觉的乖巧反应,他心里,却像是闷闷的。

待到阳羲和与所有人都打过了招呼,周敬山让阳羲和做到自己身边,并把本计划私底下说的话,当众说了出来:

“爸,姑姑,羲和以前在外面,我们夫妻都没抚养她,更没为她做过什么,她现在回来,我们想多为她做一些事。”

“羲和喜欢看书,我准备在家里给她布置一间书房……”

闻言,不等周敬山把话说完,周登英就先懂事地出声说道:

“爸爸,您把我住的房间,改成书房给羲和用吧,学校有宿舍,我以后住学校宿舍就行。”

其实,那间房间,周登英也没住过多少次。

在周敬山还没调回北城之前,她一直跟着周菊贞住在老宅,周敬山调回来的时候,她刚好上大学,住得最多的地方,依然是周家老宅,其次是学校宿舍,最后才是周敬山那边的房间。

周敬山之前把她当亲生女儿,把她当作一家人,所以即使她很少回去住,也一直给她留着房间。

如今亲生的女儿回来,周敬山就不给她留房间了。

这在她的预料之中。

周登英笑了笑,体贴地说道:“爸爸,我房间里也放着不少书,羲和喜欢看书,那些书您也都拿给羲和吧。”

周敬山还没说话,一道声音就插了,“学校宿舍住一两天还行,但一直住着哪受得了啊。”

“老宅这儿不是有你的房间吗,既然老五那儿住不下,登英你以后就住在老宅得了,正好也能陪着你姑奶奶。”

说话的人是周老爷子的大女儿,周素枝。

其他人顾忌着这是周敬山小家里的事,都没有出声说什么,但周素枝觉得自己是家中的大姐,弟弟妹妹家中的事,她也是可以说话的。

虽说周登英不是他们周家的亲骨肉,但这孩子一直都养在家里,从小就喊着她“大姑”长大,跟其他的侄子侄女都是一样的,怎么能一下子就把人赶到学校宿舍去呢?

周素枝心疼地在周登英的头发上摸了摸。

周登英感激地笑了笑,“大姑,学校宿舍挺好的,我住在学校宿舍,还能和同学们多交流,现在羲和回来,老宅的房间也应该是她的……”

没等周登英把话说完,坐着的周菊贞就拍板说:“既然敬山那边没房间,登英你以后就都留在老宅,跟着我住。”

这一番下来,听着周登英温柔体贴的说话声,阳羲和终于知道周朝英对她,为何那么如临大敌了。

周朝英还在那儿绞尽脑汁想怎么假哭博心疼,而周登英在这儿,轻轻松松地只用几句话,就给自己树立起了一个温柔懂事的形象,都不用哭,就能博得众人的心疼,让人站出来给她说话。

周登英把以退为进,用得丝滑顺畅,恰到好处,一想一个大聪明办法的周朝英,怎么会是她的对手呢。

阳羲和好学地把周登英说的话,以及说话时语气表情都默默记下。

回去了她要好好学习一下!

她要是也能把以退为进这招用得这么炉火纯青,以后去古玩市场里捡漏,绝对有大用。

阳羲和观察了一会儿周登英的表情后,就低下头,默默偷师。

而周敬山看到阳羲和的反应,却微微皱着眉。

羲和这孩子,过于乖巧了。

除了第一天在村子里,羲和刚开始的时候躲在阳惠卿身后,说不愿意跟他们回来,之后,阳羲和都表现得非常乖巧懂事,不管是他,妻子,还是朝英说什么,羲和都非常乖巧地说好。

这里面,可能有她成长环境和性格的原因,也应该有与他们生疏的原因。

想到阳羲和还没有当面喊过他“爸爸”,周敬山沉默了一瞬,看向周登英说:“登英,以后,你喊我舅舅吧。”

以往他一直都是把周登英当做是女儿,这么多年,要说没有感情,是假的。

但是,再多的感情,如今都要放下。

他要是不把态度表明出来,伤害的是他亲生女儿。

既然周菊贞把周登英当成亲孙女,那他以后就只把周登英当成是姑姑家的小辈。


在画面里,她看到日后自己被骗被陷害的结局,但却不知道害她的罪魁祸首是谁。

所以,除了姑奶奶,她现在有理由,也有必要平等地警惕每一个人!

包括可能是她亲生父母和双胞胎姐姐的人。

血缘关系是亲近,但父子反目、兄弟姊妹相残的事,也比比皆是。

更何况这所谓的亲人,对她来说,还只是陌生人。

至于跟他们回家的事,就更不可能了。

她有家!

阳家就是她的家,姑奶奶就是她的家人,她才不要跟他们走!

阳羲和把自己的手从周朝英手里抽回来,快步躲到姑奶奶阳惠卿身后,“我的家在这儿,我不走!”

姑奶奶把身世告诉她的时候,就说过,如果想回自己亲生父母家,只要把阳姓改了,承诺以后不碰古玩,不用从阳家学到的技艺谋生,允许她回去。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姑奶奶这番话,她的头就摇得比拨浪鼓还快。

她只是小,又不是傻。

他们都把她扔了,还找回去干什么?

傻子才回去。

尽管如今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另有隐情,生父母另有其人,但她还是那个态度——她是阳家人,她要跟姑奶奶在一块!

姑奶奶养大她,把她当作阳家的亲生骨血来培养,把祖传技艺毫无保留地教给她,她可不会做忘恩负义的人。

她要留下来,给姑奶奶养老,重振阳家!让姑奶奶穿金戴玉,摆更大的姑奶奶架子!

阳羲和觉得自己对姑奶奶孝心昭昭,日月可鉴,正在心中夸着自己呢,就乍然听到姑奶奶让她跟亲爸妈回去的话。

她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控诉,“姑奶奶,您怎么这样啊?”

屋子里只剩下祖孙两人,阳惠卿没有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周家条件不错,回去对你有好处。”

“我又不是嫌贫爱富的人!”

“姑奶奶,我一心想着给您养老,让您当一个金尊玉贵的俏姑奶奶,而您却想着赶我走?”

阳羲和把头一撇,做戏地伤心哼道:“姑奶奶,我的心都被您伤透了,拔凉拔凉的!”

阳惠卿抬眸瞥了阳羲和一眼,直白地点出周敬山的职位。

闻言,阳羲和土包子地小小“哇”了声。

她这个亲爹,看着年纪不大,官倒是做得不小。

不过她也只是惊讶了一会儿。

周敬山当多大的官,和她关系不大。

又不是能把官传给她做。

阳羲和正准备表明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贵品格,却见姑奶奶正盯着她看。

姑奶奶的眼神平静无波,但却让她心头一跳。

阳羲和脑中忽地一闪,不由自主想到自己披枷带锁的画面……

啊!

她明白姑奶奶的用意了!

姑奶奶是想让她回周家抱大腿!找庇护!

都说皇帝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他们在古玩圈里混,也是一个道理。

把古玩钱财拢到手里,凭的是眼力和本事,但想要把东西守住,却不是这么简单的。

古玩,玩的不只是物件,更是人心,人性。

倘若只是小打小闹,混口饭吃,或许还能相安无事,但只要把生意做大,就总避免不了得罪人,也免不了招人眼红妒忌。

画面里她入狱的下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姑奶奶见多识广,见识过阳家辉煌时期的鲜花着锦,更是亲身经历了阳家的落败过程,她肯定早就有这方面的顾虑和担忧了。

姑奶奶让她跟当官的亲爹回去,是打着让她以后能多层身份庇护的主意!

身后有个背景,以后就算有人眼红觊觎她手里的东西,也会有所忌惮。

阳惠卿淡声说道:“那一家三口,虽然有人有小心思,但却不算什么恶人,你回去,只要不犯蠢,周家的人不至于能害你。”

“姑奶奶,您聪悟绝伦,深谋远虑,处处为我着想,您对我真是太好啦!”

阳羲和感动地一把把人抱住,熟练地拍着马屁,完全忘了前一分钟还说自己的心拔凉拔凉的事。

想清楚其中利弊,阳羲和同意回去周家。

她信誓旦旦承诺道:“姑奶奶,您放心,就算跟他们回去了,我也不会改姓的,我生是阳家人,死是阳家鬼!”

“再过两年,我就招个上门女婿回来,给我们阳家传宗接代!”

阳惠卿一生未婚,对阳羲和的婚育问题,她从未做要求,招上门女婿,是阳羲和自己的主意。

嫁出去哪有娶进来好?

她要娶个上门女婿回来!

对于阳羲和招上门女婿的话,阳惠卿不置可否,她皱着眉,把仍然扒在自己身上的人推开,“去把身上的衣服换了。”

阳羲和这才想起,自己身上比乞丐还埋汰的装扮,她低头在衣服上嗅了嗅,嗅到一半就屏住了呼吸……

嗯,不怪姑奶奶嫌弃她,她也挺嫌弃自己的。

其实她也是想,每天都把自己收拾得喷香喷香的。

但这不是条件不允许嘛。

她一个女生一个人出门铲地皮,为了安全,都是往埋汰邋遢里打扮的。

……

阳羲和换洗了一番,又拉着阳惠卿依依不舍地道别,直到她第N次叮嘱“姑奶奶,你一定要想我呀”,把阳惠卿弄得不耐烦赶人了,才终于出门。

周敬山一家三口,已经在院子外等了好一会儿了。

见到阳羲和终于肯走了,周朝英急切地把人拉到自己身边,转头对周敬山和李淑琴夫妻说:

“爸妈,我想和妹妹说说话,我们走着出去,你们开车到村口那儿等我们就行。”

这两天,周敬山和李淑琴夫妻俩的心情,可谓是复杂万分。

突闻小女儿身世的震惊,知道当年真相的气愤,寻找过来路上的忐忑,见到小女儿状况的愧疚……

所有复杂的心情,在方才看到阳羲和躲在阳惠卿身后,防备地看着他们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听到周朝英的话,李淑琴犹豫地看向阳羲和,想说他们也陪着一起走路,但被一旁的丈夫拦下了。

周敬山看向阳羲和,含笑说道:“羲和,你和姐姐慢慢走,我和你妈妈到前面等你们。”

上了车,他才对妻子解释道:“那孩子对我们有防备,让她们姐妹俩先说话熟悉吧。”

周敬山想象的是姐妹情深的画面。

而实际上,吉普车开动,周朝英就迫不及待说出,她拉着阳羲和走路的原因,“妹妹,让爸妈先走,我是想告诉你周登英的情况!”

“妹妹,你知道在你吃不饱穿不暖,靠捡垃圾换钱的时候,顶替你身份的周登英,在干什么吗?”

不等阳羲和出声,周朝英便快速给出了答案:

“她在穿着漂亮裙子到处玩!在最好的北城大学读书!打扮得体的跟着爸爸妈妈、叔叔婶婶、爷爷姑奶奶他们去见世面,参加各种聚会,被亲戚长辈夸奖!被家里人宠着,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妹妹,这些都是属于你的啊!”

“所以,妹妹,知道回到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听到周敬山的话,阳羲和抬手指向另一个角落说:“在看那个瓶子上的画,觉得挺好看的。”

这是阳羲和混古玩圈积累出来的经验。

这些倒腾古玩的小贩,可能未必有多高超的识物鉴宝的本领,但他们揣摩人心和坐地起价的本事,却是一流的。

古玩没有统一的价格,一件东西值多少钱,都是由买卖双方来定的。

按理说,只要出的价钱比卖家收入的价钱高,卖家有赚头,就有成交的可能。

可是,做生意的人,都是将本就利的,谁不想尽可能地多赚呢。

卖家若是看出你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很想买到手,那他就一定会把东西的价格往高里抬,能抬多高就抬多高。

所以,想要在古玩市场里低价捡漏,就要学会不动声色,不能让别人看出你的真实意图所在。

尤其是这种时候,你看的东西,是卖家不当回事,随意丢在地上的。

阳羲和正琢磨着怎么不动声色地把珠子看全乎了,就听到一旁的周敬山出声问价:“同志,那个瓷瓶多少钱?”

周敬山问的,正是方才阳羲和随手指的那个。

在阳羲和跟周敬山走近小摊,小贩便已经快速对两人打量了一番,心里有了判断。

年轻姑娘穿着虽然不怎么样,但她身后的中年男人的穿着,却很是体面。

是个有钱的主儿!

此刻听到周敬山出声问价,做好了磨刀霍霍准备的小贩,眉开眼笑道:“嘿!您眼光可真好,这可是个好东西呐!”

小贩把瓷瓶拿起来,里里外外大夸特夸了一番,便狮子大开口道:“这瓷瓶虽然是好东西,但我卖得却很便宜,只要八十八块钱!”

八十八块钱,说得跟八分钱似的。

如今大部分工人一个月的工资,都没有八十八块钱。

阳羲和看了小贩一眼,心里知道,小贩是想把她和周静山,当肥羊来宰呢。

把瓷瓶仔细打量了一番,阳羲和便装作被价钱震惊到的样子,惊呼道:

“八十八块钱?一个泥巴做的瓶子竟然卖八十八块钱?太贵了,太贵了!八十八块钱我们不要!要是一块二,我们就买。”

阳羲和觉得,一块二,都给高了。

这瓷瓶,是个后挂彩的赝品。

说赝品可能不太严谨,更严谨地说,是个半赝品。

后挂彩,顾名思义,就是瓷器上的图案,是后来才加上去的,这也叫旧胎新彩,在清末民国时候出现得最多。

古董商为了让瓷器卖出高价,便把一些明清时期的素白瓷器,施彩重新烧制,变成斗彩、粉彩之类的名贵瓷器。

那时候,后挂彩的瓷器,是卖给外行人的。

如今,也依然是。

在内行人眼里,这些后挂彩的瓷器,都不值钱。

小贩收入的价钱,绝不会高于一块。

阳羲和喊一块二,是见瓷瓶的品相挺好,上面的挂彩手艺挺不错,绘的是三阳开泰的图,寓意也挺好。

周敬山既然想买,那就买吧。

小贩听到阳羲和的还价,心里有些怀疑,是不是遇上懂行的了,禁不住多打量了阳羲和一番,见她瞪着眼,一副被八十八块钱的价格吓到的表情,便放下心来。

古玩无价,价在人心,你觉得一文不值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价值连城。

内行人听到过高的价格,可能会嗤之以鼻,可能会对东西贬损一番,但绝不会跟个土老帽一样,露出一副被高价吓到的表情。

小贩只当阳羲和是乱砍价的,他佯装出生气的模样,瞪眼道:

“嘿,你这小姑娘,哪有你这样买东西的?我八十八块钱的东西,你一张嘴就喊一块二,怎么不叫我白送给你啊?”

阳羲和心说,看上这个瓷瓶的人是周敬山,不是我。要是我,你白送给我,我都不一定要。

小贩懒得理会被他鉴定为穷酸的阳羲和,转看向“有钱的主儿”周敬山,他皱着眉说:“这位同志,这瓷瓶,您要是想买,就认真谈,您要是只看不买,也成,但别让您家孩子侮辱人!”

阳羲和并不想让周敬山一家,知道自己懂古玩的事,所以也就不好明着告诉周敬山瓷瓶的真相,只能暗示说:“太贵了,您要不再看看其他的吧?”

阳羲和并不知道周敬山想买这个瓷瓶,是因为她刚才的随手一指。

周敬山和妻子有三个孩子,一儿两女,他一直都认为没有亏待过三个孩子,按照孩子的性格喜好用心培养,把孩子想要的,自己能给的,都给到了他们。

如今骤然知道,亲生的小女儿竟然一直在外受苦,他心中复杂的情绪,是没有人能理解的。

对阳羲和的未来,周敬山还没想好要怎么安排,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会尽可能地弥补阳羲和。

就好比现在,担心阳羲和身上没有钱,他就给钱,见阳羲和什么东西都没有买,以为她是不舍得花钱,他就花钱给她买。

在周敬山看来,如果花钱就能弥补阳羲和,拉近阳羲和与他们的距离,他乐意至极。所以,他并不心疼钱。

当然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任人宰割的冤大头。

周敬山对阳羲和笑了笑,说了声“没事”,转头认真地和小贩谈起了价。

对古玩,周敬山也略知一二,他看出那瓷瓶是清雍正时期的,想着既然阳羲和喜欢上面的画,花个几十块钱买下来,也是值得的。

但周敬山不知道的是,只有胎是雍正时期的,外面的画,是民国时新烧上去的。

并且,周敬山以往买古玩,都是在文物商店里买那些专家看过、评估过价格的,没在这种小摊上买过。

他不知道,这些民间的古玩小贩们最喜欢的,就是他这种人。

——因为,半懂不懂,还出钱大方的,最好坑。

在周敬山开口谈价的时候,阳羲和就不再出声了。

别人谈价时,不插话,是古玩行的规矩。

最后,周敬山和小贩谈定了二十八块钱的成交价格。

看到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阳羲和没忍住,悄悄地往旁边挪了挪,拉开了自己与周敬山的距离。

别看小贩嘴上一个劲地赞着周敬山好眼光,心疼说自己卖亏了,但在心里,还不知道怎么大笑,怎么骂他们棒槌呢。

是周敬山要买的,要骂就骂周敬山,别骂她!

因为不想被周敬山牵连,阳羲和又往旁边挪了挪。

但想到周敬山给自己的那五十块钱,阳羲和心里又有些过意不去。

她的余光再次瞥向角落里的那串珠子。


手突然被周朝英用力抓着,阳羲和不知道自己这个亲姐姐,脑子里又在想些什么大聪明的计谋。

不过,她也没时间去关心周朝英又动了什么脑子了。

周小姑周素梅非常看好庄家的那个男生,不死心地把家中未婚、没对象的女孩都问了个遍,想推荐人去相亲。

另一边的周大姑周素枝,突然一拍大腿,惊呼道:“我说怎么一直觉得怪怪的呢。”

“我们家的女孩子,都是从‘英’字辈的,羲和现在回来了,她的名字也应该改回来才对呀。”

周素枝越过周敬山,直接对周老爷子说:“爸,家中孩子的名字,都是你起的,你也给羲和起一个新名字吧。”

周敬山没想到周素枝会突然提这事。

他婉拒说:“羲和现在的名字就挺好的,她用了这么多年这个名字,也习惯了,爸,就让羲和继续用着现在的名字吧。”

阳家老太太独自一人,把羲和养大,接羲和回来的时候,他想给阳家老太太留下一些钱,也询问过阳家老太太,有什么其他的要求,能答应的,他都会尽力答应。

但是,阳家老太太并没有收他的钱,也没有提其他的要求,唯一的要求,是想让羲和继续姓阳。

这也是羲和答应跟他们回家,所提出的唯一要求。

阳家对羲和有养育之恩,她既然想继续姓阳,继续用原来的名字,他尊重她的选择。

但周素枝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羲和’的名字是不错,但我们家女孩子的‘英’字,也很不错啊,出众,杰出,卓越,当年还是爸想了好久,才定的这个字呢。”

周老爷子看了眼阳羲和,点头说:“嗯,既然回来了,就把名字改了吧。”

周敬山拒绝地喊道:“爸……”

“就这么定了,我给她起个新名字。”

周老爷子是说一不二的性格,他已经决定的事,就很少会再给别人反驳的机会,他自顾自地安排说:

“你给她上户口了吗?要是没上,就再等两天,等我起好名字,直接用新名字上。”

周敬山蹙着眉,他了解老爷子的性格,平时能顺着老爷子的,他也都会尽量顺着。

但是,不改名字,是他跟阳羲和承诺过的,他不能出尔反尔。

周敬山正想要再次开口劝说,就感觉到袖子被人轻轻扯了扯,他偏头看向扯他袖子的阳羲和。

阳羲和今天,本是打算尽可能地少说话,在周家众人面前树立一个安静、乖巧的的无害形象。

但方才周敬山维护了她两次,她就不太想一直缩着。

就当是礼尚往来吧。

阳羲和装作不太好意思的样子,出声说:“爷爷,谢谢您给我起名字,可是……我的情况,可能有点特殊……”

“听我阳家的姑奶奶说,最开始,她给我起的,不是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小时候一直养不好,还连累她也老是生病,姑奶奶没办法,就找了人给我算,又给我改了名字,才好的……”

“爷爷,您给我起名字的时候,也尽量起一个阳气重一点的名字,不然……我担心会……会……”

阳羲和表情欲言又止,话虽然没有说完,但那意思,大家都能猜得到。

周家众人:“……”

从前只听说过个人的名字,与他自己的八字命理相关,还是第一次听说会影响到家人长辈的。

大家都有点怀疑阳羲和是不是不想改名字,就胡诌了这么个借口?但看她一脸真诚不作假的表情,又不像是在撒谎。

周敬元往阳羲和与周敬山的方向看了眼,就出声劝周老爷子:“爸,我也觉得羲和的名字挺不错,不改也挺好的。”

周老爷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

他今年六十九岁,马上就七十了,年纪越大,心里对一些东西就越忌讳。

但是,他又不允许自己突然改口。

要是突然改口,岂不是让这些儿子孙子们,觉得他是贪生怕死、出尔反尔的孬种?

拉不下脸的周老爷子,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他沉着脸呵斥道:“现在是科学社会,哪来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名字,我还偏就给你改了!”

“……”遇上一个固执的老头,阳羲和能说什么,只能道谢了,“谢谢爷爷。”

她在心中嘀咕:改吧,你要改,是你的事。

……

一大家子人在周家老宅吃过午饭,下午没事的,继续留下来和兄弟姊妹们聊天说话,有事的,就打了一声招呼先走了。

周敬山以单位有事情要处理为理由,跟周老爷子和周菊贞打了招呼,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出了老宅。

一回到家,周敬山就交代阳羲和,“羲和,你去换一身深色的衣服,待会爸爸带你去办点事。”

阳羲和“哦”了一声。

她换完衣服出来,在客厅等了几分钟,就见周敬山拿着个档案袋从书房里出来。

坐上车后,周敬山是这样解释的:“之后爸爸工作可能会比较忙,担心抽不出时间来忙你的事,所以,想趁着今天有空,先带你去把户口上了。”


思索两秒,阳羲和决定用自己的直觉赌一把。

她看向小贩,要求说:“同志,你这摊上的其他东西,都只卖几分几毛钱一个,但卖给我爸的,却收了快三十块钱,我爸花了这么多钱,你怎么也应该送点东西当添头吧?”

一个八毛钱收上来的瓷瓶,卖了二十八块钱,小贩心里正高兴着,他没因为阳羲和的话生气,好脾气地问道:“你想要什么添头?”

摆摊做买卖,这种斤斤计较、想占小便宜的人,他见多了。

二十八块钱已经到手了,花个一毛几分钱送客,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些碗,你可以挑一个,这可都是我们村里手艺最好的老师傅烧出来的,城里好多人现在用的,都是我们村烧出来的碗呢……”

阳羲和扫了一眼小贩指的瓷碗,皱眉嫌弃道:“都没图案,一点都不好看。我想要一个有图案的。”

有图案的,都是小贩浑水摸鱼塞进来的有年份的老物件,最便宜的也是四毛钱收上来的,小贩肯定是不舍得送的。

拉扯磨蹭了一番,阳羲和才装作不高兴的样子,指着角落里的珠子说:“既然其他的都不能送,那我要地上那串珠子总可以了吧?我回去洗洗,重新串一串当手串戴。”

闻言,小贩看了眼地上的珠子,又看了眼阳羲和,眼中一抹兴味快速闪过,他装模作样道:“这珠子也是好东西,我是要卖五块钱的!”

阳羲和本以为珠子只是手串大小的,直到小贩把珠子拿起来,她才发现,整串珠子至少有一米多长,上面的珠子有大有小,估计着有一百多颗,珠串的尾部还坠着一个长条形的把件。

看到把件的形状,周敬山心中闪过一抹怪异,他眉头微皱。

察觉到周敬山的反应,阳羲和担心周敬山出声说点什么,节外生枝,小贩也有着同样的担心,他不再拿乔,语气一转,大方道:

“不过,你既然想要,我也就不挣这五块钱,给你算了,就当是卖个好,结个客缘。我送了你们这珠串,你们下次再来买东西,可一定要记得还来我家买啊。”

小贩嘴上叮嘱着下次光顾,但不等阳羲和与周敬山两人离开十步远,他便开始收拾摊子,要开溜了。

在贸易市场里卖村里烧的碗和壶,怎么卖都没事,但卖出的是明面上不给卖古玩,就要小心了。

基本上都是成交一单,就可以收拾东西跑了。

一是防止买家买了后悔,转回头要退货。

另一个,则是担心买家反手把他给举报了,要是被工商局的人给逮住了,那可就不妙了。

这俩棒槌会不会去举报他,他不知道,但他们是别想再找到他喽!

小贩一边收着东西,一遍美滋滋地想,回去路上,他得绕去冯记,买只烤鸡,再打壶烧酒。

想到酒,小贩就又笑了起来。

笑容里带着玩味和恶劣。

方才当添头送出去的那串珠子,是他下乡铲地皮的时候,从一个赌鬼加酒鬼的手里收来的。

这个赌鬼的父母亲人,在二十几年前闹饥荒的时候,就都死光了,他是由一个没了根的老太监养大的。

要说这老太监,也是够倒霉的。

当年小小年纪就被送去宫里,挨上一刀没了命根子,结果呢,被阉了没几天,龙椅上的皇帝就被赶下来了,宫里一团乱,到处死人,老太监被吓得屁滚尿流地跑回来。

想着有个人养老送终吧,捡了个儿子来养。

结果呢,养出来的人,却是个不成器的赌鬼和酒鬼。

老太监还没死的时候,家里的东西就已经被赌鬼败得差不多了。

前两个月老太监死了,这个赌鬼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月初的时候,他去村子里收东西,都已经走出村子好远了,赌鬼拿着一串珠子追上他,说是以前宫里贵人用过的东西。

他当场就啐了赌鬼一口。

嗬,当他没见过那串珠子呢?

什么宫里的贵人,那珠子,明明就是老太监生前戴在脖子上的那串!

前几年,第一次见到老太监的珠子,他还留了个心眼,悄悄打量过,心想甭管怎样,老太监毕竟是到紫禁城里走过一遭的,他一直不离身的东西,说不定是当年从宫里偷跑出来的时候,顺来的宝贝呢。

但不管他打量多少眼,也没看出那黑漆漆的珠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担心是自己本事不够看走眼,他不死心,还悄悄找了个村子里的老人打听珠子的来历。

结果怎么着?

那珠子啊,是老太监从北城跑回来的第二年,去寺庙里求的。

时人都讲究一个“全须全尾地来,全须全尾地走”,老太监的命根子被割,不全乎了,怕死后被投胎去当畜生,所以去寺庙里求了这么个佛珠子戴着。

说是什么生前戴着珠子,以珠代根,死后也把珠子带入棺材,下辈子投胎的时候,就能当个全乎人。

老太监想的是很好,但就是没料到,他死后,赌鬼根本没让那珠子随他入棺!

想到这事,小贩也忍不住骂赌鬼是个缺德玩意儿,一个破珠子,都要给老太监昧下。

那珠子没价值,还是那么个用途的腌臜货,谁会要啊,他根本就没打算收。

是那混不吝的赌鬼死缠烂打,他没办法,最后是用半壶掺了水的酒换了珠子,才脱身。

他本来还想着,哪天再去村子里的时候,把珠子扔到老太监的坟前,就当是做件善事了。

嘿,哪知?那年轻姑娘要添头,其他的不要,非挑了那腌臜珠子呢。

这可怪不得他了。

也不知道,那老太监在下面一直等不到珠子,会不会找那年轻姑娘讨去?

嘿嘿。

看了眼阳羲和的背影,小贩恶劣地扬起一抹诡笑,随后背上包袱,转身便跑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