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谢砚和沈如茵的婚事只有三日了。
谢砚这几日整个人都很高兴。
他精心筹备着他和沈如茵的婚礼。
沈如茵早年在扬州生活。
为此,谢砚专门请了扬州最大的酒楼的厨子来京城。
府里的各个院落里,也都种上了沈如茵最喜欢的海棠树。
大红的灯笼挂的到处都是,府里一片喜气洋洋。
就连谢府里的奴仆还未等沈如茵过门,已经率先感念起了沈如茵的恩德。
谢砚为了沈如茵入府后的好日子,已经率先以沈如茵的名义奖励所有奴仆两年的俸禄。
而我与他成婚时,没有这些。
想必,沈如茵一定很得意吧。
我叫下人送来一坛酒,又亲自去厨房做了一些菜。
都是谢砚爱吃的,我专门为他学会的。
我端着酒菜去谢砚的书房。
他正为沈如茵题着诗,好在三日后叫众人明白他对沈如茵的心意。
看见我过来,谢砚冷下了神色。
将那张题过诗的纸张小心放起来。
似乎是怕我弄坏。
“你怎么来了。”
我笑了笑,又有些黯然的垂下眼。
“我想着等沈夫人进门,以后恐怕我就不方便再来你的书房了,所以想最后和你以谢府主母的身份相处一回。”
“我做了你爱吃的菜。”
我将酒菜一一摆上桌。
谢砚的神情缓和了不少,仔细探究似乎还有愧疚。
“宋栀,我说过,哪怕我和如茵成婚,你还照旧和以往一样,只是称呼变了而已,你不必如此。”
这两日,谢砚几次三番差人来我院里,逼迫我签下自愿为妾的书。
我都推拒了。
如今看我软了口风,谢砚也顺势坐在了桌前。
我端给他的每一杯酒,他都喝了。
终于,他醉了。
“宋栀,你如果早些时候就能这样,也不必吃这许多苦头了。”
我看着他的脸,心里一片冰冷。
所以他是知道的。
这些日子,我过的有多不好,他都是看在眼里的。
可是他依然选择磋磨我。
为了沈如茵。
我走到谢砚身前,拿出早就写好的和离书。
“谢砚,最后再帮我一次。”
“签了字,我们就能两清了。”
醉酒了的谢砚很好说话,他乖巧的在我指的位置上签下了名字,又盖了手印。
我拿到和离书,一言不发的离开。
快要走出书房时,我看到了谢砚写给沈如茵的书信。
“若你介意,我会寻个由头让她搬去最偏远的院子,再过一段日子打发了就行。”
我没有停步,疾步走出书房。
让侍女备好马车,去了官府。
如今,京城里人人都知道谢砚要迎娶沈如茵做正妻。
所有人都觉得谢砚早就厌弃了我。
和离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官府的人没有多问,一切都很顺利。
手续办完时,我才第一次发现京城的天这么蓝,连空气都是自由的。
谢砚成婚的那日。
我已经收拾好了所有东西。
和谢砚成婚三年,我所有的东西也只有一个小包裹。
还是当初谢砚带我来京城时我娘为我做的衣裙。
我将那坛梨花酒小心的放在小箱子里。
箱子里铺满了稻草。
马车已经在谢府后门等着了。
屋子里被收拾的干干净净。
当初谢砚送给我的所有东西,我都规整好,没有带走。
快要出城的时候,街边的乐曲声不绝于耳。
有百姓议论道:“今日是谢大人娶妻的好日子,谢大人和沈大人家的千金真是天作之合啊。”
“是啊,谢大人真是年轻有为,出身寒门,却如此天纵奇才,前途不可限量啊。”
陪着我离开的侍女面带担忧的看着我。
“夫人,大人还是心悦你的,昨日他还特意吩咐奴婢好好照顾你,过去的一段日子大人每日都让人将夫人的饮食起居告诉他。”
“您这样坚决,真的不会难过吗。”
车子已经出城了。
我掀开帘子,看着车外的景色。
春天来了,风景无限美好。
我冷静道:“不会。”
“该难过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她便不再开口。
在路上奔波几日,我却没有一丝劳累,更多的是开心。
终于,终于能回姑苏了。
在京城的每一日,我想的念的都是姑苏的山和水,城东的点心和夏日的烟雨。
原本,谢砚说过等老了,我们就一起离开京城,回姑苏养老的。
如今我一个人回去也不错。
想必爹娘知道了我和谢砚如今的情形,也都会支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