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允熥陈云的其他类型小说《朱允熥陈云结局免费阅读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番外》,由网络作家“给钱就行”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那太简单了。他们就说皇帝心中没有百姓,简直是没有仁德之心——还是多多重用他们这些以“百姓”为首要事务的士大夫们来治国吧!嘻嘻。计划通!“啪——”随着鞭子破空声的响起,身着龙袍的朱允熥出现在朝堂上,神色冷峻。“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这声音仿佛是战鼓声瞬间响起。“咚咚咚——”仿佛是谁的心跳声在跳动,无数的人都看向站在最前方的陈云,陈云神色不变,他只是等到所有人都将该讨论的政务讨论完毕了之后,才缓缓的走上前来。“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陈云站在那里,身躯站的笔直,脸上带着些许的漠然,眼眸中好似有无穷无尽的怒火一样。“陛下,倭寇再次侵犯我大明边境,造成三十余人死亡、百余百姓受伤。”“此举简直是挑衅大明!”“如此岂是附属国之举?先皇在位的时...
《朱允熥陈云结局免费阅读朕刚打成日不落,老朱你复活了?番外》精彩片段
那太简单了。
他们就说皇帝心中没有百姓,简直是没有仁德之心——还是多多重用他们这些以“百姓”为首要事务的士大夫们来治国吧!
嘻嘻。
计划通!
“啪——”
随着鞭子破空声的响起,身着龙袍的朱允熥出现在朝堂上,神色冷峻。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这声音仿佛是战鼓声
瞬间响起。
“咚咚咚——”
仿佛是谁的心跳声在跳动,无数的人都看向站在最前方的陈云,陈云神色不变,他只是等到所有人都将该讨论的政务讨论完毕了之后,才缓缓的走上前来。
“启禀陛下,臣有本启奏。”
陈云站在那里,身躯站的笔直,脸上带着些许的漠然,眼眸中好似有无穷无尽的怒火一样。
“陛下,倭寇再次侵犯我大明边境,造成三十余人死亡、百余百姓受伤。”
“此举简直是挑衅大明!”
“如此岂是附属国之举?先皇在位的时候,多次对倭国施恩,他们非但不感激大明,竟然还一直纵容本国民众、士卒侵扰我边境。”
“此是可忍孰不可忍!”
“若长此以往下去,大明的附属国恐怕都会有样学样,以至于大明的威严扫地!”
陈云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说道:“臣!请旨!”
他挺直腰板说道:“臣请旨,调拨军队,攻打倭国!灭其国,毁其祠!断其传承,以儆效尤。”
陈云干脆利落,一开口便是直接灭国,一点余地都不给倭国留。
詹徽、赵勉对视一眼,脸上都带着些许的震撼之色。
他们本来以为,皇帝大概也就是生气,然后想要给倭国一个教训而已,顶多是攻打他们,然后让他们赔罪,换个皇帝罢了。
但现在....这怎么听着皇帝的态度好像并非是简单的高高拿起轻轻放下?而是要以雷霆行动镇压这边患倭国?
朝中站立着的诸多大臣中,有几位则是对视一眼,脸上带着些许的凝重之色。
为何?
因为倭国的人给了他们“好处”!
为何这些年倭患侵犯边境的事情屡次发生,但朝堂上却很少有讨论这件事情的人?甚至连提出来这件事情的人都没有?
答案很简单,倭国上供了好处!
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睛中的“想法”,静候时机,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们便一块上前劝诫。
绝对不能让皇帝下令征战倭国!
毕竟.....倭国的人没了,谁给他们送钱?至于海岸线的百姓被倭患侵扰怎么办?不就是死了几个泥腿子们,跟他们这群高高在上的文人有几个关系?
死不到他们头上!
这般想着,满朝文官的心里都松了口气。
方才这大殿内的气氛那么的沉重,而陈云的神色那么严峻,他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皇帝要进行大清洗了呢。
谁想到,竟然只是这么一点小事?
詹徽则是上前一步,声音平和,带着些许潇洒的儒生意气:“陈阁老,何必如此动怒?”
他看着陈云说道:“且先不说倭患侵扰边境的事情是否属实,只是说这倭患侵扰边境而已,又和倭国有什么关系呢?”
“只是他们国内的一小股流寇罢了。”
“若是实在不满,下令让倭国的人将这一股流寇绞杀就罢了,何必牵连到整个倭国的百姓?”
“朝堂上是没有这么做事情的,也从未曾有过这样子的先例啊。”
“陈阁老此举是有些失了偏颇?可是个人与这倭国有什么样子的仇恨?”
“五叔、十二叔,你们尝尝?”
朱橚、朱柏两人听了介绍,心里面带着些许的惊讶。
新的农作物?
中原大地多少年了?还能够出现新的农作物,而且是可以当做主食的作物?
两人纷纷动筷子品尝起来,而后都轻声“嘶”了一声。
酸辣土豆丝的味道多少还是刺激到了两个人的味蕾,毕竟这个时候辣椒还没有广泛使用,大明人吃的最辣的东西也不过是辛油而已。
朱橚对这种食物敬谢不敏,吃了另外的一盘“土豆饼”,咽下去的时候倒是呼了口气。
而朱柏倒是喜欢酸辣刺激的食物,接连吃了几筷子。
说是四个菜,其实不过是简单的一点东西而已,贵在精致。
等到两人吃完了之后,朱允熥才拿着帕子抹了一把嘴巴,而后说道:“五叔、十二叔,这两种菜肴的味道尚且还可以吧?只是这么一点,是否就有了饱腹感?”
朱橚感慨的说道:“的确不错。”
“只是不知道此物的亩产多少?”
“若是能比之小麦、稻米多上一些,百姓们也就不必再忍饥挨饿了。”
对于忍饥挨饿这件事情,朱橚的感慨较之朱柏会多一些,毕竟他是朱元璋的第五个孩子,龙凤七年出生,年幼的时候也是过了几年东奔西走的日子。
那个时候,起义军、或者说朱元璋的一众义子其实都是和他们一起养在马皇后的膝下,哪怕不愁吃喝,多少也是不如现在讲究的。
比起来味道,他事实上更加关心产量。
老百姓们、尤其是底层的老百姓们,其实并不关心东西是否好吃、是否美味,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吃饱”,美味永远都是在吃饱肚子之后才会考虑的问题。
见到朱橚终于问到了关键的地方,朱允熥才看着他说道:“五叔,这就是我找您的原因了。”
自来到京都之后,在不是公开场合的地方,朱允熥一直自称“我”,而不是“朕”。
“我麾下的人从海的对面找到了这种东西之后将其带了回来,那个时候亩产大概有个三四石左右,而经过这许多年的培育,如今的亩产已经能够达到十来石左右了。”
他看着朱橚说道:“但....我有一种感觉,这并不是红薯和土豆的极限。”
亩产十来石???
朱柏还好,朱橚直接站了起来,脸上带着震惊骇然的神色:“这怎么可能?世上真的有这种食物么?”
“味道还可以、亩产高昂、他们的培育是否十分严苛?”
朱允熥摇头:“事实上并不算严苛,反而较为简单,红薯和土豆都是找一块地埋在地里稍加照拂就能够长出来的东西。”
朱柏则是挠了挠头,他出生的晚,那会大明都已经建立起来了,苦了谁都不可能苦了皇子,对地里长出来的东西也给不怎么了解。
“十来石很多么?”
朱橚一脸无语的看着朱柏,然后说道:“如今小麦和水稻的亩产大概是一石、好的能够达到两石,这还需要土地肥沃、甚至精心照拂。”
“而土豆以及红薯只需需要稍加照拂,便可以达到这两种作物的数十倍。”
“这难道不值得惊骇么?”
“这么说吧,若是能够广泛推行种植,甚至是取代小麦水稻,那么大明恐怕很快就能够到达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时候了!”
朱允熥摇了摇头,及时打断了朱橚的幻想。
“土豆和红薯都很耗费土地的肥力,所以不能够取代小麦和水稻,但可以补充。”
这也是为什么常升能够安然的继承“开国公”的位置,而没有和他的大哥一样葬身在上一场朝堂大清洗的原因之一。
“不破不立。”
常升淡淡的吐出了这两个字,他看着蓝玉说道:“为今之计,唯有将一切都剖开来,将所有的东西摊开到陛下的面前,与陛下坦诚相见,以求一线生机。”
他摸着自己的胸口,那颗帮助他躲避了无数灾难的心脏此时正在疯狂的跳动。
“舅舅,您应该也感受到了最近京都之中的压抑氛围。”
“那群文人们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就允许陛下将六部尚书的口子撕开,也不会允许所谓内阁脱离士大夫集团的控制。”
“但同样的,他们不可能直接与陛下撞上,他们现在还没有那样子的实力。”
“所以,他们只能够从两个方面下手。”
“第一,宗室。”
“第二,武将勋贵。”
“但问题在于,宗室是那么好动手的么?如今的燕王也好,还是各地的藩王也好,甚至是对于陛下来说也好,先前废人削藩的惨状还历历在目。”
“士大夫们敢动手么?”
“方孝孺九族的哀嚎还在朝堂上回响着,若是真的再提议削藩对藩王动手,下一个方孝孺是谁?谁能够真的保证....当今能够获胜?”
“更何况,士大夫们并不是想要陛下获胜,而是想要削弱陛下的力量?”
“他们难道就不害怕陛下妥协,学习当年的景皇帝一样,将“晁错”交出去?晁错交了出去,直接将“清君侧”的这个奸佞给了他们,藩王不敢再动手,否则便是失去了大义的谋反。”
“皇帝还可以喘息。”
“这群文人,现在有几个愿意当、敢当晁错?”
常升的反问让蓝玉有些哑口无言,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而常升的话语还在继续:“所以他们只能够拿一个软柿子下手,比如说武将勋贵。”
他指着自己的鼻子,又指着府邸外说道:“我们这群人的把柄太明显了,外面全都是咱们的把柄,只要稍微一查,满脑子的小辫子。”
常升苦笑着:“侵占良田、逼良为娼、擅杀百姓、结党营私,我甚至不用脑子都可以想出来一大堆的罪名。”
“问题的最关键是。”
“陛下。”
常升看着蓝玉说道:“我说句不中听的舅舅,咱们虽然是陛下的长辈,但咱们首先是臣子,而非是长辈啊!”
“陛下乃是天人之姿,雄风巍峨,更盛太祖皇帝,他的脾气性格比太祖皇帝更加刚直,千年以来能够与之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太祖皇帝以及秦皇、汉武、唐宗了。”
“如此一个天生的帝王,您觉着他会容忍有一个臣子在自己的面前充当长辈?”
“当有人将这样的臣子的把柄、罪名送到自己手上的时候,您猜一猜他会怎么做?”
常升的每一个字都重重的打在蓝玉的心脏上,他突然之间发觉,常升说的很对......
当年的老爷子...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
这便是帝王。
这便是....皇家!
他沉默的坐在那里,像是老了十几岁一样:“你说吧,咱该如何做?咱听你的。”
“解甲归田?上交全部田产?”
“还是我这条老命自刎归天?”
蓝玉沙哑的声音回荡在这个小院落中,一时之间显得无比的苍凉。
长叹一声后,常升张开嘴,刚准备说什么的时候,便听到了一个声音缓缓的在这个小院落中响起。
那声音柔和清脆,听起来像是一个青年。
他甚至已经激烈到要学习自己的“先辈”们开始撞柱子了——大明的文人素来有撞柱子的传统,尤其是朱棣之后的几个帝王。
比如所谓的仁宣之治中的明仁宗以及明宣宗。
这两位把控朝政的时候,恰好是那些所谓的“文人”风骨最为鼎盛的时候,时不时的就要撞一下柱子,以此来彰显一下自己的地位。
左右对于他们来说也不算亏的。
毕竟他们是自己“撞”的柱子,力度还是可以把控的,一般来讲不会撞死。而用这样的行为,还可以在昭昭青史上留下来浓墨重彩的一笔。
某某帝王在位时期,某位赤胆忠心的大臣为了劝诫昏庸的帝王,所以撞柱了。
这可是大大的好名声!
其次,就算是真的撞死了,但名声也是有了啊!
而明朝的皇帝们因为仁宣时期,这两位皇帝给了这些文人集团太多的权力,一步错步步错,就像是当年曹魏文帝干的事情一样,他为了获得世家的支持,宣布了“九品中正制度”,而从此,世家的权力便不可控制了。
曹叡时期,以曹叡前期的天纵之资,甚至还需要和司马懿虚与委蛇、左右要想办法、甚至临死之前还在试探司马懿,但....却始终不敢杀了他。
这就是世家的力量。
明宣之治被吹到了天上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两位皇帝在位期间,给了文人极大的权力,他们的放纵导致了明后期士大夫集团的极度膨胀。
所以有些时候,人们总是说明实亡于万历,其实不怎么准确。
明朝覆灭最根本的原因,早在被吹成了大盛世的仁宣之治期间便已经埋下了。
明,实亡于仁宣。
若非仁宣两人将文人放纵到几乎不可遏制的局面,大明的皇帝怎么会易溶于水火?
万历也好、嘉靖也好,为何多年不上朝?
这两位的平生都不怎么好,甚至有些许出奇的相似。
尤其是嘉靖,为何前面半生兢兢业业的干活,甚至还想要改革拯救大明,但后面却莫名其妙的开始修玄,多年不上朝?
因为他不敢!
因为文人、士大夫集团几乎要将他杀死!
修的身形似鹤形,不怕宫女勒脖颈。
我来问道无余说,朕的儿子也通倭?
哪怕嘉靖太过,那么明武宗呢?
史书上怎么写的?说他带着军队去边疆打仗,打鞑子是胡闹,御驾亲征是胡闹,最后双方伤亡十几个人?
这是打仗?
村头打架可能都比这强。
而这样子的史书能够流传后世足以证明一件事情,在明武宗时期,士大夫集团已经完全不惧怕皇帝、甚至将皇帝当成是自己手里的一条“狗”了。
这样的士大夫集团,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老老实实的接受朱允熥这明显是试探性的布置?
他们心中十分清楚的明白,如果今日接受了,那么日后等待他们的还有更加过分的事情。
所以....他们完全不怕!
但....他们不怕,朱允熥难道就怕了么?
他一个眼神过去,绣衣使者以及锦衣卫早就是将朝堂控制了起来,那几个想要撞柱子的文人也被直接架了起来。
朱允熥眯着眼睛说道:“王法可是吧?”
礼部尚书王法可被架着站在那里,他梗着脖子,一脸的坚贞不屈:“难道陛下要因为上谏而杀人么?那么便来杀吧!老夫的头颅便在这里!”
常升的声音沉肃,这位历经许多大事的将军此时都有些看不清楚此时的状况了。
什么情况?
琼王要干什么?
靖难?这不是已经靖难成功了么?这不是已经众人前来迎接他了么?这不是马上就要顺势登基了么?为什么要让人将他们押住?
而且....这群身着不知道什么服饰的人,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在的京都?
为什么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
此时的琼王.....真的会如同他们所想的那个样子,顺势登基之后,然后大家其乐融融,继续过着以往那种勋贵的日子么?
常升不知道,所以他开口询问了出来。
而听到常升的声音,朱允熥才像是刚刚反应过来一样,笑着摆了摆手,冲着那群“绣衣使者”说道:“干什么,干什么?怎么能够如此对待文武百官?”
“孤这又不是谋反,做什么一副反贼的样子。”
他指着绣衣使者笑骂道:“怎么,平日里在海上当土匪头子当习惯了?”
朱允熥甚至亲自走到了蓝玉以及常升的面前,将他们两个面前的“刀”给拨开,然后笑眯眯的说道:“舅舅、舅祖父,多年未见,可还能识得允熥?”
蓝玉这才是松了口气,刚才那一瞬间,蓝玉还以为自己这个外甥孙子要不认自己,顺势把自己也给嘎了呢。
当即大大咧咧的说道:“认得认得,允熥长得更为俊秀了啊。”
他上上下下的打量着,不由自主的说道:“有几分老爷子的模样了。”
蓝玉大大咧咧的笑着说道:“这次来,就不走了吧?”
颇带着几分抱怨的说道:“当初你就不该跟老爷子顶撞的,老爷子那个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过好在没出什么差错,这皇位啊,终究还是你的。”
朱允熥并没有接这个话,只是淡淡的笑着:“舅祖父这话说的。”
他看着奉天殿的方向:“祖父....他怎么样了?”
朱允熥虽然从“绣衣使者”的口中知道了朱元璋的消息,但此时此刻,他依旧是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蓝玉的笑容缓缓的散去,之后有些哀伤的说道:“朱允炆那个小子说大哥是病重卧榻,但其实....老爷子已经.....”
他拍了拍朱允熥的肩膀:“节哀。”
朱允熥站在南京城外,感受着冬日的大雪与冷风,风儿十分刺骨,他轻轻的叹了口气。
当初他来到大明的时候,朱标已经死了、常氏也死了,吕氏已经被扶正,他在吕氏的手下讨生活,后来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便跟在朱元璋的身边。
可以说,他对朱元璋的感觉比对朱标的还要多一些。
他是真的将其当做是自己的“祖父”的。
如今....天人永隔。
他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是心里有些潮湿。
蓝玉身后的诸多勋贵武将也都是出声安慰着,生怕朱允熥心下哀伤出现什么问题,朱允熥也笑着与众人打招呼,好像是一片....和谐。
但,唯有一个人站在众多武将身前,神色恭敬而又谦卑,一言不发。
常升。
常升站在那里,看着朱允熥与众多“叔叔伯伯”们打招呼,甚至开玩笑、完全没有一丁点王爷、亦或者下一位皇帝的矜持,他心中有些恐惧与害怕。
他是一个聪明人——心眼子比所有的武将心眼子加在一起还要多的聪明人。
只是刹那之间,他就从朱允熥的态度中感觉出来了什么。
朱允熥....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或者说和蓝玉、以及其他勋贵们想的不一样。
这不是一个朱允炆一样的“稚嫩”继承人。
这是一个.....手段恐怕比懿文太子朱标、乃至于比洪武大帝朱元璋更加狠辣老练的皇帝。
常升默默的看了一眼正在兴奋着的蓝玉等人,眸子中不由得闪过一抹怜悯。
这群人还在做梦,只怕到时候这位真举起来屠刀的时候.....下手比老爷子还要狠辣啊。
毕竟,老爷子是真的和他们有同袍之情。
这位可没有。
想到这里,常升愈加的谦卑了。
.... ....
奉天殿内
众人站立,朱允炆则是站在大殿中央,方孝孺同样站着,表现自己的坚贞不屈。
而齐泰、黄子澄则是混在众多文武官员之中。
朱允熥站在龙椅前方,静静的看着奉天殿内的一切。
齐泰、黄子澄对视一眼,有些急不可耐,当即上前一步:“琼王殿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天不可一日无主,贼子朱允炆瞒报先皇死讯、意图谋逆,此时其党羽已经被清除。”
“而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先皇的安葬之事以及....新帝登基了。”
他们下意识的按照当初忽悠朱允炆的那一套来,用的还是对付朱允炆的那个态度。
表面尊敬,但实则想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只要皇帝下意识的听从他们的话,顺着他们的话去做,之后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足够把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砸晕,只能够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
其余文臣瞬间也反应了过来黄子澄等人的打算,当即都是点头附和。
一时之间,这许多的文官.....竟然全都联合团结在了一起。
朱允熥站在那里,脸颊上带着淡淡的笑容。
他看着开口的黄子澄,不仅没有接着他的话,反而是直接开口问道:“朱允炆为逆贼、其党羽已经被清除?”
朱允熥似笑非笑:“怎么,孤还没有定性的事情,你先定性?”
“大宗正还没有将朱允炆逐出宗室族谱,你便先称呼“朱允炆”,而非是“殿下”?”
他的眼眸中带着冷冽与.....无尽的漠然。
“这天下,是你黄子澄、齐泰的天下?还是孤.....以及朱家的天下?”
朱允熥缓缓的走下台阶,走到了黄子澄、齐泰的身边,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两个已经开始颤抖了的、自诩甚高的臣子。
他扯开一个笑容。
“你们何时登基的?”
“孤.....怎么不知道?”
随着朱允熥的话,黄子澄、齐泰瞬间跪伏在地上。
“碰——”
声音响的蓝玉都有些咂舌称叹了,这一下子可是疼的厉害啊。
而常升则是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猜测”,轻而易举拿捏住了黄子澄、齐泰的朱允熥,怎么可能是一个稚嫩的人?
朱允熥笑着看向众人,包括....武将勋贵们。
“孤....不是朱允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