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金沙小说 > 现代都市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朱小宝朱元璋完结文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朱小宝朱元璋完结文

一杯冰美式 著

现代都市连载

奉天殿。朱元璋刚一回来,便又开始批阅奏疏。其他事上他都可以糊涂点,唯独政事不可,他必须亲力亲为。还未批阅几封,黄狗儿便小心翼翼的朝他走来。“陛下,皇孙求见。”朱元璋一喜。那小子竟也会主动来找咱?可片刻之后,朱元璋的笑容便渐渐消融了下去。“哦......允炆吗?让他进来吧。”“是。”见朱元璋的表情转换得如此之快,黄狗儿都有些拿不住他的心思了。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应声出去传朱允炆进殿。“皇爷爷,孙儿今日晌午便过来了,您一直不在,您是去哪儿了?”朱允炆恭敬行礼后,开口道。朱元璋和蔼道。“你可是找咱有事儿?”朱允炆道。“倒没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怕黄爷爷过于想念父亲,所以才想着来陪陪您。”皇室子孙,个个都是人精。朱允文自上次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了...

主角:朱小宝朱元璋   更新:2025-01-18 15:11: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小宝朱元璋的现代都市小说《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朱小宝朱元璋完结文》,由网络作家“一杯冰美式”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奉天殿。朱元璋刚一回来,便又开始批阅奏疏。其他事上他都可以糊涂点,唯独政事不可,他必须亲力亲为。还未批阅几封,黄狗儿便小心翼翼的朝他走来。“陛下,皇孙求见。”朱元璋一喜。那小子竟也会主动来找咱?可片刻之后,朱元璋的笑容便渐渐消融了下去。“哦......允炆吗?让他进来吧。”“是。”见朱元璋的表情转换得如此之快,黄狗儿都有些拿不住他的心思了。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应声出去传朱允炆进殿。“皇爷爷,孙儿今日晌午便过来了,您一直不在,您是去哪儿了?”朱允炆恭敬行礼后,开口道。朱元璋和蔼道。“你可是找咱有事儿?”朱允炆道。“倒没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怕黄爷爷过于想念父亲,所以才想着来陪陪您。”皇室子孙,个个都是人精。朱允文自上次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了...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朱小宝朱元璋完结文》精彩片段

奉天殿。
朱元璋刚一回来,便又开始批阅奏疏。
其他事上他都可以糊涂点,唯独政事不可,他必须亲力亲为。
还未批阅几封,黄狗儿便小心翼翼的朝他走来。
“陛下,皇孙求见。”
朱元璋一喜。
那小子竟也会主动来找咱?
可片刻之后,朱元璋的笑容便渐渐消融了下去。
“哦......允炆吗?让他进来吧。”
“是。”
见朱元璋的表情转换得如此之快,黄狗儿都有些拿不住他的心思了。
虽然有些好奇,但还是应声出去传朱允炆进殿。
“皇爷爷,孙儿今日晌午便过来了,您一直不在,您是去哪儿了?”
朱允炆恭敬行礼后,开口道。
朱元璋和蔼道。
“你可是找咱有事儿?”
朱允炆道。
“倒没什么正经事儿,只是怕黄爷爷过于想念父亲,所以才想着来陪陪您。”
皇室子孙,个个都是人精。
朱允文自上次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了一番。
现如今他想清楚了朱元璋需要什么,这便来对症下药了。
昏暗的烛光下,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朱允炆,突然有些感慨。
他这些日子一直往宫外跑,倒是把东宫这个孙儿给抛诸脑后了。
朱允炆这孩子,也是同样的孝顺仁德。
在礼节方面,他也着实比自己另外一个孙儿要强。
是的。
为了让翰林苑所有文人都认可他是个守规矩的皇储。
所以朱允炆在朱元璋面前,一直都十分注重礼节。
可朱元璋却希望朱允文不要这么少年老成。
而是像自己另外一个孙子一样,能在他面前高谈阔论,使了劲儿的撒欢。
在另一个孙子面前,他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的爷爷。
他也希望朱允炆能如此待他,而不是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了话,逾越了规矩。
或许是他在年迈之后,便将亲情看的更重了吧。
“孩子,你有心了,过来坐吧。”
朱允炆微微一震,随即抱拳拱手。
“皇爷爷这可使不得,如此这般便是逾越了规矩,孙儿不敢。”
“噢。”
朱元璋应了一声。
但朱允文却未曾察觉到朱元璋脸上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依旧彬彬有礼。
“皇爷爷,孙儿听人说,您最近时常出宫?”
朱元璋点了点头。
“没错,这世上有许多事是不能光凭想象,需要切身去体会感受的。”
朱允炆立即道。
“皇爷爷,那您下次出宫,便让孙儿陪着您吧!”
“有孙儿陪在皇爷爷身边,也好有个照应,也能陪您说说话。”
朱元璋本想出口回绝。
毕竟在宫外和朱小宝谈天论地的这段时日,便是他在丧子期间最大的乐趣了。
可看着朱允文那带着浓浓关心之意的神情,朱元璋却犹豫了。
他终究还是点了点头。
“行!明日你就陪咱一同出宫。”
朱允炆强行压制住内心的兴奋,淡定道。
“遵旨。”
朱允炆一回东宫,便直接去寻了吕氏。
吕氏听到这好消息,笑靥如花。
“乖儿子,你做的很好!”
随即,吕氏便继续叮嘱了朱允炆一番。
“儿啊,明日陪同陛下时,定要万分细心,遇到不懂的切莫逞强,要多向你皇祖父请教学习才是。”
“当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时刻关注老爷子的状态,把你作为孙子应有的礼数和孝道作全。”
“大明的国策便是以孝治天下,这便足以看出老爷子有多注重孝道,你一定要谨记于心。”
朱允炆正色道。
“是,娘的话,孩儿一定谨记于心。”
朱小宝今日一大早便出门了。
盐山脚下的工坊已经盖好,他买回来的那些个劳力也已经开始工作。
这些劳力都是些老实汉子。
其中一个名叫王海天的大汉,竟还是元末起义军中的一员,却不知为何沦落到了奴隶市场。
朱小宝也没多问,毕竟世道艰辛,谁都有不愿被触及的心酸往事。
他只需要清楚一点,以后这些汉子便是将性命都托给他的家奴了,他可以绝对信任。
这便是封建社会的规则。
既已入世,他便会依照现世的规则去行事。
等朱小宝来到盐山,便发现制好的精盐已堆成了好几座小山,约莫有三千多斤,也就是一千二白两白银。
视察一番后,朱小宝便直接去了转运司。
上次和转运司闹过不愉快后,朱小宝便已经整理好了缓和关系的措辞。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后禀明了来意,随后便在外面等待通传。
“杜大人好。”
朱小宝抱拳行礼。
见来人是朱小宝,杜子腾顿时腿脚一阵打颤,神情也立马谄媚了起来。
这表情,朱小宝都看得想吐。
“原来是朱小郎君来了。”
“快快快!随咱进去喝口茶。”
“你今日来是要卖盐吗?”
歪日?
看这架势,感情自己准备的那一肚子说辞,怕是用不上了。
“呃......茶我就不喝了,我确是来卖盐的,这次约莫有三千斤。”
杜子腾立马道。
“三千斤?好好好!”
“快来人!赶紧给朱小郎君拿钱!”
等等?
这尼玛什么情况?
朱小宝迟疑开口道。
“那什么,杜大人,今日我并未带盐来。”
杜子腾连连摆手道。
“那又何妨?本官定是信得过朱小郎君的!放心吧,先将钱付给你,不会坏了规矩的。”
朱小宝挠了挠头。
“那便依杜大人的吧!我稍后就派人将这批精盐拉来。”
“好!”
杜子腾喜笑颜开,一口便应下了。
随后他还盛情邀请朱小宝去喝茶,但被朱小宝以还有事为由给婉拒了。
杜子腾也是个有眼力劲儿的,便也不再挽留。
还真是奇了怪了。
今日转运司的人怎么都像是换了一副面孔?
莫不是因为上次被马老头给教训过了?
对!
肯定是这样!
朱小宝一边感叹马老头权势大,一边又有些心疼他。
为了帮他,马老头居然都跨衙门出手了,这可是最得罪人的事。
但这些事,马老头却对自己只字未提。
嘿!
这傻老头,还真是对自己用心呐!
朱小宝鼻头一酸,直接朝市场走去。
“今日便买点下酒的好菜,破例让你吃口酒吧!”

刘三吾虽为文人,但并不刻板。
作为士大夫,他要面对的政治抨击和皇储拉拢,可以说是不计其数。
在面对如此多的诱惑与打压之下,想要坚守一颗公正之心,是极为困难的。
朱小宝的回答,可以说是恰好说到了他的心尖尖儿上。
此时他看向朱小宝的眼神,也愈发的慈爱和赞赏。
这样看来,这个神似皇长孙的少年,非但德行没有走歪,学问更是没有落下。
此时,刘三吾又起了心思。
若今日来的是其他学士,或许不会有这般的感觉。
毕竟刘三吾与黄子澄和齐泰之流不同,长孙存世的八年间,他们鲜少与长孙相交,而他却与长孙朝夕相处。
两人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默契。
虽然还不能确定眼前这少年的身份,但单在学问方面,他已经认定了朱小宝。
刘三吾继续开口。
“不知小郎君对国朝严禁海事之事,何以为鉴?”
严禁海事?
提到禁海这事,朱小宝倒是觉得有几分惋惜。
就因为洪武皇帝的一纸国策,导致大明的海上发展一再滞缓。
而以孝治天下的大明,因此策作为祖制,后人更是无人敢破。
刘三吾见朱小宝如此,只当是朱小宝不懂这些国家大事,微微一笑道。
“小郎君若是答不出也无妨,此事涉政,想分析一二也却有难度。”
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民间长大的孩子,自是很难想到这些国家大事的。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只要在以后的教导中加以引导就行。
可就在这时,朱小宝却开了口。
“不是不知,是我不敢开口罢了。”
刘三吾道。
“你但说无妨,老夫愿以名节起誓,日后绝不会乱嚼舌根,即使你答错了,老夫也不会加以责怪的。”
刘三吾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朱小宝便点了点头。
毕竟让士大夫以名节为誓,实在难得!
“不怕夫子笑话,我这些年也翻看过不少书。”
“陛下下令禁海,是为了隔断已退往沿海岛屿的张士诚、方国珍这等贼子与大陆的联系,避免他们在国内拉党结派,培养势力。此策一出,便能让其不攻自破,实为妙计。”
刘三吾边听边点头。
在屋外偷听的朱元璋,倒也听得饶有兴致。
朱小宝继续开口。
“洪武十七年,陛下再次颁布法令‘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皆获利而陷于刑宪矣......’”
“刘学士应该清楚这道禁海令的由来吧!”
刘三吾陷入了沉思。
这道禁海令的由来,他还真不清楚!
可墙角处的朱元璋,却是听得胆战心惊。
这道禁海令是因胡惟庸私通倭寇,他才下令继续闭关的。
这事讳莫如深,刘三吾确实不知道。
就在这时,朱元璋突然就笑了。
所以,这小子现在是站在帝王的角度在分析此事?
好啊!
咱倒要看看,你后面还能说出什么花来!
朱小宝见刘三吾似有不解,笑道。
“刘学士若不知此事,倒也无妨。”
“自那之后,陛下在去年才又颁布了谕令‘诏户部严交通番外之禁。上以国朝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你可知其言外之意?”
刘三吾沉思良久,依旧不得其解,竟拱手道。
“请小郎君赐教。”
朱元璋闻此,咬牙叹息。
“蠢材!”
一个十多岁的孩子都看出了问题所在,你这翰林院学士竟看不出?
咱的意思就是茶叶,丝绸,瓷器等物是可以卖出去的啊!
不然如何提升我大明的经济?
不过这也怪不了刘三吾,毕竟他也只能站在臣子的位置上去思考。
自是没有身为一介君王的朱元璋要考虑得多的。
被翰林院士大夫请教,朱小宝也没有丝毫的骄傲,他依旧谦虚道。
“若我猜的没错,陛下是想说可以出售茶叶,丝绸,瓷器等来赚钱。”
闻言,刘三吾双眼一亮。
“竟是如此,受教了。”
朱小宝继续道。
“虽国朝立国以来,海事一直以禁为主,但禁严程度却在逐步放缓放宽,你可知为何?”
刘三吾感叹一声道。
“缺钱!”
没错,缺钱!
言简意赅的两个字,道尽了洪武年间的现状!
现如今国朝初立,百废待兴,单靠土地税收那点钱,根本就支持不了一个国家的运转。
朱小宝拱手道。
“学生不才,再与先生说个例子。”
刘三吾还礼。
“愿闻其详。”
作为士大夫,刘三吾不会因为对方年纪小就驳了自己的面子。
但凡有与学问有关的事,他都十分敬畏。
朱小宝道。
“先生是否知晓再分配?”
如此陌生的词,刘三吾几乎没有做任何思考,便立即摇了摇头。
朱小宝道。
“凡新国立,除政策的更行迭代外,天下土地、人力、财力、房屋等,都需进行再分配。”
刘三吾顿时如梦惊醒。
朱小宝继续道。
“但自立国以来,供给国朝财政收入的土地,怕是很难做到尽数纳税吧!”
“而导致国朝缺钱的缘由,并不是出自农耕落后,而是因农田再分配后,有不少都落入了士绅豪强之手。”
“而他们则想方设法的逃避税赋,才以致国库空虚。”
“太平年间,或是不会有大事,可一旦发生天灾人祸,便会让国家财政愈发萎靡!”
朱小宝侃侃而谈。
这一切,也都被刘三吾尽数看在了眼里。
只是现在不是他赞许朱小宝博学多识的时候。
因为朱小宝的每一句话,都刺穿了国朝华丽的外衣,露出了那遮掩不住的残破。
如此庞大复杂的项目,朱元璋花了二十四年都没能解决一二。
开海是必经之路,因为朱元璋他别无选择。
但朱元璋也不能自食其言,便只好逐步放宽禁海政策。
他是多么希望有人能懂他的用意啊!
可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毕竟一旦解除海禁,便会影响到不少走私人的利益。
所以即便有人能懂,却也绝不会贸然开口。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笑声,打断了二人的对话。

“快来人!”
“这盐是打哪儿来的?”
朱元璋严肃道。
“回圣上的话,这批精盐是都转运盐使司前几日才刚送进宫的新盐。”
作为服侍了朱元璋近十年的贴身太监,黄狗儿自是比旁人都要了解朱元璋的心思的。
回话间,他便已将一小袋精盐递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朱元璋接过盐袋,打开后捏了一小撮喂进嘴里细细品味。
“这......”
“可知这盐的出处?立马传令下去,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制盐的工艺给咱买回来!不管花多少钱!”
“是!老奴遵旨。”
回完话,黄狗儿便匆匆离去。
此时,秦淮河小院。
朱小宝继续将刚新制好的近千斤盐用牛车装好,拉去了都转运盐使司。
等这批精盐出手,他便打算用余钱雇些流民来帮忙制盐。
流民一旦签了卖身契,命就是东家的了,朱小宝自然也就不用担心制盐技术会被泄露。
如此一来,也能大大提高制盐的效率,可谓是一举多得。
只是朱小宝刚揣着四百两银票出去,还没走远,一个身着绯红官服的官吏便匆匆赶来。
他在转运司都事的耳边低语一番后,那转运司都事便瞪大了双眼。
没想到那小郎君做生意,居然是被圣上钦点的。
这是何等的幸运!
他丝毫不敢耽误,立马带人朝朱小宝走的方向追去。
朱小宝到人市后,本打算先询问一番,但好巧不巧,竟碰到了路过的黄子澄。
朱小宝拱手行礼。
“黄大人好。”
黄子澄轻哼一声,连脚都没停。
且不说别的,作为朱允炆的老师,待朱允炆登基后,他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帝师了!
与这等贱籍商人搭话,简直有辱他的名声!
自讨了个没趣,朱小宝倒也没往心里去。
恰逢此时,都转运盐使司的人匆匆而来,径直走向了朱小宝。
见状,黄子澄倒是慢慢停下了步子,一脸好奇的张望了过去。
转运司的人,找这个贱商作甚?
“还请朱小郎君留步。”
“杜大人?您找我何事?”
朱小宝虽然有些诧异,但依旧恭敬还礼。
都转运盐使司杜子腾也不墨迹,直接开口道。
“朱小郎君,那本官就有话直说了,我们转运司愿意出五万两白银买下你的盐山。”
此话一出,黄子澄直接就懵了。
原本准备看朱小宝笑话的他,此刻双眼圆瞪,脸上更是写满了不可思议。
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转运司的人怕不是疯了吧!
要买那座破山也就算了......
居然还一开口就是五万两白银!
霎时间,就如同有一记重拳,狠狠地砸在了黄子澄的心口上。
自己将那盐山卖与这家伙时,可是只要了......
八十两啊!
杜都事紧盯着朱小宝的神情,一刻都不敢放松。
作为大明官员,他自是知道在谈判的关键时刻,是不能放过对方任何神情动作的。
朱小宝笑着摇了摇头。
“不卖。”
五万两白银虽然听上去很多,但这盐山可远不止值这点钱!
这种杀鸡取卵的短期交易,可不是他想要的。
更何况,五万两买的怕不止是山,还有制盐的工艺吧!
毕竟作为官府,只要有心,想知道他是如何制盐的,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点对方不说,朱小宝也不会点破。
杜子腾眉头微微皱了一下,这么小就如此善于逐利,看来圣上不待见商贾之人确实有他的道理。
思索一番后,杜都事再次开口。
“七万两如何?”
即便当下国库空虚,但在这事上,朱元璋倒很是大方。
毕竟这是惠民之事,这钱花的值!
多少?
七......七万两?
七万两买一座破盐山?
黄子澄猛地咽了一口唾沫,腿一软,连连后退了好几步才又重新站稳。
他想上前与转运司交涉一番,但腿却怎么都迈不开,喉咙更似是被堵住了一般,再发不出丁点儿声响来。
此时,他也只能顶着一颗涨红的脑袋拼命摇晃。
不!
这一定是幻觉!
转运司的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
朱小宝依旧摇头。
“杜都事,实在抱歉,这盐山真的不卖!”
不卖?!!
这可是七万两啊!
这小子居然不卖?
站在不远处的黄子澄,只觉得血压瞬间飙升,因为他再次想起,这盐山原本是他的!
这可是朱老爷子赏赐给他的盐山啊!
卖给这小子的时候,八十两他都觉得血赚了!
可这价码,转眼就被抬到了七万两!
光是想想,他都觉得心在滴血!
虽然陛下说不管花多少钱都要买下来,但杜子腾也不是傻子,七万两已经是转运司权利范围内能出的最高价码了。
既然双方达不成交易,那他们也不能强取豪夺。
官欺民的情况,在应天府是万万不能出现的。
杜子腾见状,也只能讪讪一笑。
“既然今日谈不拢,那本官便等小郎君日后来询。”
说完,几人便转身离开了。
朱小宝无可奈何的笑了笑。
显然,转运司的人没有放弃的打算。
等朱小宝转身,一眼就看到了在不远处傻傻盯着自己的黄子澄。
那呆傻模样,倒是看起来有几分好笑。
朱小宝依旧礼貌行礼。
“黄大人,那,我就先行一步了啊!”
“噢。”
黄子澄抽了抽嘴角,勉强从牙缝里挤出了个字来。
看着朱小宝离去的背影,两股滚烫的眼泪,顿时倾泻而出。
虽然他是士大夫,是洪武十八年会元,更是朱允炆的老师......
可谁会跟钱过不去啊!
更何况,他作为翰林院俢撰,一介清流,一年的俸禄也不过二十多两白银。
就连他应天府的府邸,也都还是他为了匹配他的逼格租来的!
当时那小子似乎都没开价,他就很是装逼的报出了八十两的价格。
而现如今转运司竟愿意出价七万两买回!
七万两啊!
自己怎么就上了那个小子的当呢!
简直蠢笨如猪!
“啪啪啪......”
一阵阵巴掌声响起,黄子澄本就红温的脸,眼下越发的红了。
“黄子澄啊黄子澄!你真特娘是个败家的蠢货!”

“呵呵,这些都是我胡乱说的,你们大可不必放在心上。”
看着早已呆滞如化石的马老头和刘三吾,朱小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呼!
许久之后,屋内的沉默才被朱元璋长吁的一口气给打破了。
“痛快!”
“孩子,咱纵观整个朝廷都找不出一人能比你更有魄力。”
不错不错!
不愧是咱的亲大孙。
竟然能把问题洞析得如此透彻。
不过,刘三吾此时却担忧了起来。
思索再三后,他郑重其事的看着朱小宝,提醒道。
“今日之言,你休要与外人说,以免招来祸事。”
如此机智果敢有勇有谋的学生,他怎会甘愿让其陷入灾祸之中呢。
这话要是传到那些既得利益者耳朵里,即便你是皇孙又如何?
他们照样能将你给拉下来。
他这般说也是为了保护朱小宝。
朱小宝轻叹一口气。
要说儒生有何弊端,那便是他们总会因寻找万全之策,而错过许多机会。
但朱小宝此时也并未多说,只是点了点头道。
“学生知道了。”
对于自己这个大乖孙,朱元璋简直越看越满意。
一旁的刘三吾也是双拳紧握,内心翻涌。
朱元璋冲刘三吾道。
“刘先生,你且出去等咱,咱还有些贴己话要与这孩子说。”
刘三吾很是识趣的冲朱小宝点了点头,然后便拱手朝屋外走去。
经过这一番探讨,朱小宝对朱元璋的身份也愈发起疑了。
“马爷爷,你究竟是做的啥官?”
刘三吾是翰林院庶吉士,起码也是个七品的文官儿。
朱元璋呵呵一笑。
“我也就比刘学士的官位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高一点点而已?”
朱小宝不由得有些佩服。
他原本以为马老头最多不过位阶七品,看来还是自己的格局太低了。
朱元璋没再顺着话往下聊,而是直接问道。
“你对刘学士的印象如何?”
朱小宝挠了挠头。
“刘先生品格儒雅,知识渊博。”
朱元璋点了点头,继续道。
“那你认为,他对你的印象又如何?”
朱小宝认真思索一番后才道。
“刘先生对我以礼相待,也没有因为我是商籍而低看我。”
朱元璋又道。
“今日我便传授你一个道理。”
见朱小宝正襟危坐,朱元璋这才满意开口。
“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别人对你示好,你便觉得他是好人,也千万别因为别人训斥你,你便觉得对方有错。”
“刘学士对你关爱有加,想必你也切身体悟到了。”
“他最后的那句话,在你看来是何意?”
朱小宝有些不解。
刘学士的话,明明已经说的非常明显了,马老头怎么可能不懂?
“他是让我多加谨慎,别祸从口出。”
朱元璋点头道。
“确实如此,但韬光养晦也得视情况而定。”
“你现在虽只是一介商籍,可若有天你登上了更高的位置,甚至凌驾于刘三吾之上,便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切不可将文人儒生这一套贯彻始终。”
“毕竟在他们文人眼里,正品行永远被排在第一位。”
“而且这些文人儒生之中,也不乏有许多满口仁义道德,日日百姓天下不离口的人。”
“你必须懂得分辨何人可用,又该如何用。”
“在面对困难,甚至强权之时,切记不要像刘三吾那般因怕得罪人,引祸上身而放弃自己的目标。”
“只要自身实力过硬,站得够高,即便得罪人又如何?”
朱小宝似乎从朱元璋的眼中,看到了熊熊燃烧的火焰。
想当初朱元璋问鼎天下之时,也并非没有测量过土地,不然鱼鳞黄册根本就不会颁发。
他自然也动了许多人的利益。
但只需一个字,便能解决所有问题。
那便是......
杀!
朱元璋作为一介武夫,他自是不喜欢儒生的,但他需要这些儒生来替他治国。
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忍旁人所不能忍,且拥有宽广的胸襟。
但在做决断时,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魄力。
即便背负骂名,也要将对的事情推行下去。
朱小宝郑重点头。
“马爷爷,我明白了。”
“不过我还有个敛财的法子,你可想知道?”
嗯?
朱元璋一愣。
“你还有什么敛财的法子?”
朱小宝挑了挑眉,突然大喝一声。
“抢!”
“我听说蛮夷之地,财帛富饶,大明养武多年,直接派人去抢回来便是啊!”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
好家伙!
你小子的狠劲儿,简直不差爷爷我分毫啊!
当初咱吃不上饭的时候,那蒙元江山不就是咱自己抢来的吗?
但眼下时机还不成熟,朱元璋自是不会与朱小宝谈论过多军政之事。
朱元璋会心一笑。
“呵呵,不必如此心急,咱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呢,再教你几年没问题!”
朱小宝嘿嘿一笑。
“几年?马老头你又开始谦虚了啊!”
嗯?
朱元璋十分不解。
“咱谦虚啥了?”
朱小宝笑了笑。
“几年怕是说少了吧!你这分明还能再活数十年不止。”
“你这臭小子!”
朱元璋宠溺摇头,笑着招了招手。
“今日便到这吧,咱先走了。”
朱元璋刚一出朱小宝的院子,便看到了已经等候多时的刘三吾。
只见他一副神色踌躇,欲言又止的模样看着朱元璋。
他的那点小心思,朱元璋早就猜透了。
“大孙之事,切莫声张。”
刘三吾胆战心惊的连连点头。
“遵旨。”
陛下都用大孙二字了,那他还有什么好问的?
这院子里的少年,便定是真的皇长孙。
这让他如何能不激动?
朱元璋面不改色,继续沉声问道。
“依你看,这孩子如何?”
刘三吾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此乃......吾大明之幸也!”
“长孙殿下学识渊博,治国有方,虽偶尔语出惊人,但却一心为朱家社稷着想。”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之事就当全没发生过,回吧。”
“是,微臣谨遵圣上旨意。”
刘三吾的品行,朱元璋是知晓的。
若是用好了,便会是一柄利刃,可正国风。
将来朱小宝肯定用得着。

嗯?
圣上这是要在门外偷听?
怔愣片刻后,刘三吾这才忙不迭点头。
咚咚咚!
听到敲门声,朱小宝便知道应该是马老头来了。
可他打开门一看,竟是一个身材瘦高的老儒生,年纪约莫五十出头。
这倒是让朱小宝有些诧异。
昨天他还在思考该怎样才能结交到文人墨客呢?
今日这文人竟然就直接送货上门了?
“先生好,你找我?”
朱小宝穿越前也看过不少与大明相关的影视剧,明朝的儒生礼,他倒是也能学得像模像样。
但见对方就这样呆呆的看着他,一句话都不说,倒是让他尴尬起来。
至于刘三吾为何久久没答话,全是因为他在看到朱小宝这张脸的时候,就怔住了。
这......这不是长孙殿下吗?
难道人死真能复生?
要不是他还有一丝理智尚存,这些话现在已经脱口而出了。
看着眼前这温润如玉的偏偏公子,那清澈刚毅的眼神,还有那与长孙朱雄英别无二致的面庞,刘三吾直接就被定在原地。
怎么会?
这不正是自己此生引以为傲的学生朱雄英吗?
不正是九年前他坚定不移要拥戴的长孙朱雄英?
可长孙明明在九年前就薨了啊!
难道长孙没死?
不过,他与长孙朱雄英师生情颇深,但眼前这小子,却似不认识他般。
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何事?
纠结之时,刘三吾突然想起了朱元璋刚刚在门外时的嘱咐。
他心中的猜想,也愈发笃定了。
一时间,他的心脏不受控的狂跳起来,激动之色更是溢于言表。
若他眼前站着的真是长孙,那他的前途......
刘三吾只觉得眼眶泛酸,身子也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了起来。
良久之后,他才缓缓回神。
此时朱小宝弯腰行礼的身影,与九年前长孙病危时最后一次向他行师生礼的身影交织重叠。
“好......好啊!”
此时刘三吾能脱口而出的,也只剩此字。
但他不敢受朱小宝这一拜,便急忙闪开了身子。
两人不是师生,那便得论君臣。
而若眼前这少年真是皇长孙,那该行礼的反倒是他刘三吾!
在来龙去脉还未理清楚前,刘三吾也只好做了当下最明智的选择,躲开了朱小宝的行礼。
刘三吾看着眼前的朱小宝,熟悉感也似是一点点的找了回来。
既然朱元璋对当年的事闭口不提,那他也没必要再去追问。
倘若这少年真是长孙,都不用陛下开口,他也甘愿日日来此传教,直至传授完他的毕生所学。
从这彬彬有礼的少年身上,他还看到了太子年少读书时的影子。
太子朱标也是他的得意门生。
想到这里,他只觉鼻头都有些泛酸了。
眼前这少年的神貌,简直跟那英明神武的太子一模一样!
想来,圣上跟自己的想法也应该一致,不然也不会带他前来。
如此甚好!
刘三吾又将朱小宝仔细打量了一番,捋着胡须不住的点头。
温和谦逊,知节守礼!
想必只用稍稍指点,他很快便能走上正轨。
朱小宝再次出声。
“这位夫子,你找我何事?”
刘三吾这才赶紧接话。
“吾是受人之托,前来与小郎君探讨学问的。”
刘三吾也还没自大到一开口便说要教朱小宝学问。
当然他也想试探一番,看看这九年朱小宝究竟学到了什么水平。
等摸清了情况,他才好因材施教。
不过,就冲那股知书达理的劲儿,他也能看出朱小宝是个可塑性极强的好苗子。
受人所托来探讨学问的?
若真是如此,那定是马老头的朋友了。
毕竟在朝为官的人,他也只认识马老头。
朱小宝思索一番后,便将刘三吾直接请到了正堂。
刘三吾见朱小宝如此不见外,面露笑意。
“吾是翰林庶吉士,刘三吾。”
“在下朱小宝,见过刘学士。”
回完话,朱小宝忍不住多看了刘三吾两眼。
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文人,而且还是史上铁骨铮铮的文人。
眼前的这位刘学士,可是在几年之后的靖难之役,朱棣不惜一切代价都想要拉拢的文人。
毕竟只有博得他的认同,朱棣才能在大明站稳脚跟。
才能不被人抨击成夺权篡位的谋逆者。
可朱棣找到他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痛斥朱棣。
即便最后被诛杀,他也依旧一腔正气,毫不妥协。
甚至在被诛杀前,他还豪迈呐喊。
‘纵十族,由何惧乎?’
也正因为这句话,他的亲朋好友尽十族,皆被朱棣所诛杀。
在他们这些正直的文人眼中,守气节便是一生最值得做的事。
而我华夏也正是因为守住了这种气节,才能咬牙坚挺,踏破千万里山河后而毅然崛起!
作为穿越者,朱小宝看问题自是不会仅流于表面。
国人需要烈士,但也同样需要有气节的文人。
需要他们的气节,他们的大义,他们的不屈和刚正!
纵然历史长河之中,也存在着无以数计的无耻文人武将,但也依旧有无数人拼死反抗!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我们华夏才能不断成长,日益壮大!
“学生朱小宝,见过刘先生!”
朱小宝给刘三吾行了一个无比郑重的礼。
刘三吾见状,甚是激动。
“好!好好好!实乃大明之幸啊!”
只是刘三吾这话,朱小宝倒是没听太明白。
他就行了个礼而已,怎么还跟大明社稷扯上关系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刘三吾直接开口。
朱小宝正色道。
“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刘三吾这是在以闲聊的方式考他?
还真是有够特别的!
刘三吾笑着点头。
长孙这九年流落皇城之外,竟还能知此,功课应该是没有落下。
他转而继续开口。
“千凿万锤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朱小宝还道。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时,刘三吾看向朱小宝的眼神都变了。
那抹欣赏之色,就像是要溢出来般。
他细细品味着朱小宝的回答,更是止不住的点头认同。
“好!好啊!吾等文人,当以此为志!”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