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秋盈衣裳做好,梨月拿包袱叠好抱着,提着两个食盒,趁晚上跑去曹婶子屋里送礼。
梨月见识过曹大婶子的功夫,早就想跟她学厨艺。可她是宁国府出身,曹大婶是沈家陪房,一直不曾找到机会。
厨娘这行当最忌讳偷师学艺,曹大婶子是家传手艺,做拿手菜的时候都背着人,调味与选材,从不让旁人看见。
梨月虽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也只能偷学鸡尖汤这小小不言的汤水菜肴。
厨艺中的东西,看了不一定能学会。许多关键地方,就是缺少一两点诀窍。若师傅不肯点拨,任你做三年五载,味道也不对付。
在凤澜院小厨房,想和曹大婶子学厨的人有不少,大多是婆子媳妇。只凭几句好话,就想学一两样拿手菜,好去外头卖弄。
这种人曹大婶子一律不教。她自幼在市井混过,对这些小心思了如指掌,她的厨艺是家传之宝,不是卖艺的玩意儿。
她找徒弟得找个合心意的,最好是年纪小、手脚勤快、聪明机灵。将来传承她曹家的手艺,在御街上开家酒楼,供奉她养老享福。
厨娘这行当里头,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曹大婶可不会随意教人。
凤澜院里的沈家丫鬟,都是锦衣玉食娇气人儿,一个两个都想巴高往上。上等的争当通房半主儿,最不济也要做清闲活儿,厨下的手艺无人肯做。
曹婶子冷眼看了几年,身边肯学肯做的孩子,也只有梨月一个。
可她也知道若收梨月做徒弟,沈家陪房要说闲话,小姐那里也通不过。
“不是我不肯收,是你小月不是自由身。你是宁国府死契丫鬟,这辈子离不开府里。我的手艺交给你无用,跟着你干娘学做小食面点就够了。”
梨月的干娘柳家的,是大厨房里做面点的,曹大婶子知晓。
她嘴里推脱着,眼神瞥着桌上堆着的礼物:一套夏日单衣,一瓶上好南酒,四样熟肉两盒点心,外加一根实梗寿字金簪,梨月花五两银子打的。
这点礼物不多不少,曹婶子虽看不在眼里,心里却有些动了。
一个粗使小丫鬟,能拿出这些来,也算得上倾家荡产。
梨月懂得她的心意,连忙磕了几个头,抿嘴笑道:“不敢求大婶儿收我做徒弟,只想给大婶烧火提水打下手。我反正在厨房,婶子使唤我就好。”
话说到这份上,曹大婶没再说别的,将礼物默默收下。
她们说好不收徒,只让梨月在她的灶下打杂。
对于梨月来说,这就已经很好了。她偷看过曹婶子做菜,只刀工、剔骨就够她学一阵子,更别提平日膳桌上的大小菜肴。
从这天起,梨月就在曹婶子的灶上打杂。
提水烧火切菜,所有活她一个人包圆儿。
梨月本就是勤快性子,众人见曹婶子这般使唤她,还道是谁使了坏心。
只有秋盈、环环两个,背地里说她贱骨头,非上赶着寻苦吃去。
这天下午无事,梨月在厨房院里洗菜,忽见正房派来个三等丫鬟,踩着门槛子叫唤。
“一会儿沈三奶奶过来看望小姐,你们好生炖汤水点心。这是咱娘家亲戚贵客,若怠慢了小姐不依!”
众人点头应了,梨月不由暗自摇头。
沈氏的脾气真是够乖戾。
她沈家的亲戚来做客,就嘱咐汤水点心不许怠慢。前些日子宁大小姐来看望她,连一碗热茶都没端上去。